■ 北京体育大学 徐威武
跆拳道作为一项综合性体育竞技项目具有较强的对抗性,不仅需要战术和技巧,还需要人具有强健的体魄以及坚定的意志力,即跆拳道竞技项目还要求跆拳道项目中的竞技双方需要具有充沛的体能、完善的技术、沉着的心理应对能力、坚强的意志力以及具有随机应变能力的较量。
具有格斗性质的跆拳道专项运动,对于运动员的身体形态、身体素质与身体机能,有着较高的要求,特别是在力量素质方面,更是关系到运动员的整体实力表现和未来发展。在此背景下,国内很多专家、学者与专业跆拳道训练员、教师们,纷纷在探索跆拳道专项学生的有效力量训练方法。本文以北京体育大学跆拳道2013级体育教育跆拳道专项的20名男学生为研究对象。研究跆拳道专项学生的力量训练情况。
在跆拳道专项学生的力量训练中,最大力量的主要训练方式,包括杠铃高翻、杠铃深蹲、杠铃挺举,以及杠铃硬拉和杠铃卧推等。而其中的最大误区,在于很多教练更多的在意上体的力量训练,而忽略了下肢力量的训练。客观而言,力量训练其实需要更注重下肢力量的训练,其次兼顾上肢力量的训练,通过最佳的力量传导运用,发挥最佳的力量效果。
随着跆拳道专项学生力量训练的水平逐渐提高,其力量训练的项目也要相对集中。在基础力量素质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可以采取较多的训练方法,但是一旦突破了一个阶段,在下一个阶段就要针对个人的实际情况,采取更为有效的、集中的训练方法,强化力量训练的效果。例如,对于基础力量已经成型的跆拳道专项学生,在力量训练的时候,可以逐渐提高训练种粮,并集中于腿举和深蹲等训练项目中。
跆拳道专项学生的力量耐力训练手段,主要包括负重滑步、单臂推、哑铃空击,以及打大锤、掷铅球出拳和抛杠铃片、蹲跳出拳等。发展跆拳道专项学生的力量耐力素质,一般需要保持负荷强度在30%到40%之间,并利用多次数的重复训练,来强化学生的力量极限。根据负荷强度的不同,学生个人条件的差异,可以设计不同重复次数与训练项目的训练计划。
用循环训练法发展力量耐力时,应该按一定顺序安排,严格控制重复次数和组间体息间歇,使机体一直处于一定的疲劳状态下,以发展多部位力量耐力训练,对运动员的内脏功能有良好影响。2至3人的跆拳道最大力量训练,可以安排6项左右的训练内容,通过规定四分之三以上的最大强度训练,并保证5组以上每项训练,则可以达到良好的力量训练效果。此同时,更要辅以良好的饮食保障,做好体重控制。根据研究发现,对于跆拳道专项学生的力量训练而言,有效的爆发力训练需要通过两种方法,前者是两三人一组的7组左右项目训练,保持二分之一或四分之三的训练负荷;后者是采取最大重量百分之五十的训练方法,确保每组训练次数在11次到13次之间。跆拳道专项学生的爆发力训练应该在不降低速度的前提下,安排重复的组数与次数,要求保持训练中的兴奋状态,在符合较大的时候,相对减少次数;在负荷量较小的情况下,增加重复次数,但不宜增加过多的训练组数。跆拳道专项学生的力量耐力训练,一般要追求训练的极限效果,通过反复的训练,不断的提高训练效果,通过极限的负荷方法,多次的重复,将有助于更深度的发展学生的力量耐力,提高综合力量素质的表现。
结合以上的分析结果,并根据实际的研究方法发现,在对比与训练安排中,包括平推、杠铃卧推、负重滑步、连续快速高抓、抛杠铃片,以及杠铃挺举、掷铅球出拳、提拉杠铃、杠铃深蹲和哑铃空击、快速高翻、打大锤等力量训练方法,能够有效的帮助跆拳道专项学生,在力量训练中取得最佳的效果。